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每周资讯 > 文章 当前位置: 每周资讯 > 文章

记住“他们”,忘记“我”

时间:2020-11-02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不详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  原标题:记住“他们”,忘记“我”

  来源:清华大学

  那天,当我们走进新清华学堂的排练厅时,距离话剧《马兰花开》的第十七轮演出还有不到70小时

  结束了一天的排练,几位接受专访的演员都难掩疲惫。

  但当我们聊起角色,聊起剧组,聊起这部剧的时候,他们眼中的光芒与站在舞台上时殊无二致

  在清华,提起《马兰花开》,已经收获粉丝无数,是许许多多清华人一段难以忘却的回忆。

  大家都说:这部“大片”,一定要看

  从9月26号剧组启动开始,每天早九点一直到晚十点都是剧组的排练时间。这样高强度的练习一直持续到零字班新生专场最终落幕时。

  或许剧场确实有着神秘的力量,却也因此看到一些更纯粹的精神本身

  演员们说了一句动人的话——

  记住“他们”,忘记“我”

 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,安安静静聊一聊。

  

  

1

  

  “每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”

  

  提问你担任哪个角色?为何加入《马兰花开》剧组?你对自己的角色有何认知和理解?

  傅宇杰我饰演的是主人公邓稼先。从2013年加入《马兰花开》剧组,已走过了60多场的时间。邓稼先这个角色是从2016年10月六字班新生专场开始接触,到现在已演出近30场了。可以说我在清华的大部分大学时光,都是与这个剧相伴

  演出过程中,随着场次的积累,我对邓稼先这个角色有着不断深入的理解。一方面是随着阅读的相关资料和影像越多,对他的人物状态把握也会更加准确一些。另一方面也慢慢感受到,其实邓稼先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,都是有血有肉、很生动的人物,他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样很浓郁。

  所以我在演出中,最大的收获是如何努力地更加自如地诠释这个角色,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歌颂一位伟大的科学家,仅仅把他符号化或者标签化,仅仅把他那些大而全的事迹展现给同学们。我想更多地是为观众展示他真实动人、很生活化的一个层面,大家会更有代入感,也能更真实地传递邓稼先原本的模样。

  辛梓楠我在这一轮花开中饰演许鹿希。她是邓稼先的妻子。

  许鹿希先生本人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,

  父母为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很多贡献。

  因此许鹿希从小就非常理解

  为了中国的强大而作出奉献、牺牲的精神,

  这也是我觉得她后来

  为什么会这么支持邓稼先的原因。

  即使30多年不见丈夫,一个人持家,她依然会坚持下来,在丈夫所有的决定面前,都无私地做一个坚强的后盾。这是她非常伟大的地方。

  徐海晴:我在剧中饰演实验员小许但其实我演的并不只是实验员小许,她代表着千千万万个在那个时代默默工作、不求回报的人。可能这部剧中,我们重点提到的是邓稼先,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很多人,不管是士兵、实验员,或是理论研究者,他们都为这个事情默默付出了很多。所以我觉得,我演这个角色是希望大家能够忘记“我”本身,而更多地记住这些背后的英雄们。

  吴昊泽我在剧中主要饰演钱三强部长,同时饰演一些群像角色。我是话剧队的成员,之前看前辈们演绎这部剧时就被花开的精神打动,也非常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参演。刚好队里问我们是否愿意加入《马兰花开》剧组,我就来了。

  李嘉元我是一名景片演员。作为话剧队成员,我一般都是以角色演员的身份出现在台上,所以在担任景片演员后,也能体会到幕后工作者的不易。会真切地感受到剧组中的每一个人,包括后勤、道具、演员、技术台口,他们对于这个剧的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。

  邓谦一我在剧中作为音频台口的技术人员,主要负责整个剧音频的播放工作。大一时我看过《马兰花开》的演出,印象很深。去年“花开七十场,献礼七十周年”剧组成员招募时,我就想延续大一的心愿,以工作人员的视角领略老邓的精神。

  《马兰花开》这部剧,音频是剧情的拓展,在场上没有人声的时候,它会起到烘托、延伸感情的作用。我选择担任音频台口,也是希望将这个剧不断延伸,演得更加感人。

  

2

  

  “两种奉献、两种努力的叠加”

  

  提问:你最早观看这部剧是什么时候?当时感受如何?从观众到演员的身份转变,有哪些新体会?

  吴昊泽:那时候我刚刚加入话剧队,当看着台上的前辈,就想着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参与这部剧。《马兰花开》是艺术效果非常好的剧,观演时的确很感动。现在作为剧组中的演员,会体会到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

  辛梓楠我去年看了第70场,那时我坐在台下,完全沉浸在剧场中,觉得那些故事好像真的发生在眼前。台上的那些人,好像就是杨振宁,就是邓稼先,现在成为演员之后,反而不会觉得他们是杨振宁、是邓稼先了。因为我到了这个剧组之后,我才发现马兰花开的精神,那种奉献和坚持,其实在剧组的每一个演员身上都在体现。每一个演员都是他自己,他们用自己的精神加上角色的精神,是用两种奉献、两种努力叠在一起诠释这个角色。所以当我看到他们站在舞台上的时候,眼前出现的不仅是罗布泊的画面,还有他们在实验剧场每天练习成千上百遍的画面,这也更加地打动我。

  

3

  

  “默默无闻的付出最为动人”

  

  提问剧中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么?

  李嘉元:我想是第一场中景片演员参与度比较深的一个片段——邓稼先要带着同伴去找清华、去找西南联大,他在台上振臂高呼“谁来跟我一起去!”台下18个景片演员同时站起来道“我们也去!”此时振奋人心的《中国男儿》音乐响起,大家唱着歌奔上舞台,一同振臂高呼。这场戏直接点燃了观众的热情,是剧中非常激动人心的片段,自己在演的时候也总能感同身受。

  徐海晴我印象最深的是邓稼先回家探望病重母亲的情节。那时他最亲近的人就在身边,可是有很多话想说却不能说。他做了很多事,但是没有人知道。他的父亲甚至说,你也是搞核物理的,你学学人家。但他自己又非常愿意去隐姓埋名地做这件事情。我有时想,如果这件事最后没有成功,可能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他付出了这么多。他已经把他的个人利益,甚至个人性命都抛之云外,只想着就要做成这件事。那一刻我就会觉得,真的是太崇高了。

  邓谦一从我技术台口的角度来说,最打动我的是倒数第二场。那场戏是老邓刚刚从新疆回北京,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,老友杨振宁来看望他。场景中有一段来自第二场的画外音——“这是什么?这是子弹。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时候留下的子弹。等我长大了,我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子弹,更强大更厉害的子弹,看谁能欺负我们!”

  这句话的音频是一个渐强的过程,到“看谁能欺负我们”这句话时是推到顶峰的。每次放这段音频都特别感动,听到这几句话回荡在剧场中,感觉整个人眼泪都快下来了。就会觉得老邓一辈子默默无闻,隐姓埋名付出那么多努力,最后临近终了的时候还在想着,中国终于站起来了,科学终于进步了。这种精神特别感动我。

  傅宇杰:最后一场戏,是每每让我最感动,也是最抑制不住自己内心情绪的。这场戏表达了邓稼先一生的夙愿与追求,在他生命即将到终点的时候,他仍然坚持要从医院去天安门广场,看人民英雄纪念碑,这场戏是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作为基础的。我经常会揣摩他在那时那刻,心里面所想的是什么。回顾邓稼先的一生,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时光都奉献给了国家核武器的事业,我想这本身就是他对自己人生和人生理想的一种描绘。

  

4

  

  “角色精神会在我们之间传承”

  

  提问大家与之前剧组参演角色的前辈是否有交流?如何能够使一个角色更好地传承下去?

  辛梓楠是有交流的。我是许鹿希B角,A角是六字班的学姐,她已经演过三轮了。一起对戏的时候,从舞台细节到整个角色的理解,她都会和我讲。比如舞台上的走位怎样,每句台词该怎么接,或者该在邓稼先什么样的时候去触碰他,跟他说什么,做什么手势。最妙的是今天下午跟许鹿希A对戏的时候,我们两个分别饰演邓稼先跟许鹿希,去帮彼此调整语气和动作。当两个人一起的时候,另一个人就像镜子一样,她会帮你指出问题,角色的传承也就在我们两个人一遍一遍练习的过程中。

  像剧中的老科学家,他们是一遍一遍地算术。我们可能做不到那么厉害,但我们可以一遍遍练词,争取用最好的状态,让许鹿希A和B都可以呈现出伟大的许鹿希先生的精神。即使我们在舞台上可能无法完全诠释出她的无私和伟大,但是我们仍然会尽全力去把我们对她的景仰演出来。对人物精神的阐释,我觉得这大概就是角色的传承。

  傅宇杰我跟过去演员的交流还是非常多的,因为我从最开始进入剧组,到开始饰演邓稼先这个角色,中间经历了将近四年的时间。在这四年中,做过一些幕后的工作,也饰演了一些其他角色,对于邓稼先的台词,基本已经听得滚瓜烂熟了。而且在饰演其他角色的过程中,也看到了前一代的邓稼先是怎么去塑造这个角色的,所以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和启发。后来当我慢慢接触这个人物时,也生发了一些自己对他的理解。

  所以我想,这个剧组在运转的过程当中,其实本身就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,不断循环、互相带动,一直走到今天。其实在这一轮有很多角色,会由一些新同学、低年级的同学来饰演,但是他们依然对这个角色诠释得很棒。我想这和剧组的整体氛围有很大的关系。

  邓谦一技术台口的经验和传承往往体现在细节中。我印象最深的是邓父关收音机的环节。往年负责音频的学长李伟杰告诉我,关收音机需要旋按钮,旋一下是没法完全收掉的,因此音频就不能迅速关闭,要先跟着演员动作旋一下,收到大概四分之一的位置,等演员旋第二下时再关。另外有时排练中途,导演会让音乐停下去调一些舞台细节。学长和我说,这时音乐也不能忽然停住,而是稍慢一点收下来,让台上的演员有比较好的听觉感受。

  我觉得这不止是技术的传承,也体现着台口人员的基本修养,音频台口不仅仅是放音乐的人,更是用音乐表达情感的人。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考虑台上同学的感受,去真正关心与照顾大家。

  

5

  

  “传递属于清华的精神力量”

  

  邓稼先是清华校友,《马兰花开》展现的是清华精神,剧的主创与演职人员也大多是清华人。作为清华人,这一身份在你诠释角色时是否会有特别的体验或帮助?

  傅宇杰我觉得清华的环境,包括清华向学生传递的价值理念,跟这部剧本身就非常契合。当然这是一种互相塑造的过程,因为《马兰花开》这部剧本身,就是清华学子价值观念塑造中的重要环节。身处在清华去演这部剧,确实会比在别的地方更容易一些,因为它所传递的精神力量本身,就是清华所希望培养的爱国报国的热情尽管环境不一样,年代不一样,但是我想,未来不管我们走上什么样的工作岗位,邓稼先的精神,这些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,都可以一直伴随着我们。

  辛梓楠:进剧组后为了更好地了解邓稼先的故事,我们会读《邓稼先传》。作为一个清华人,越深入这个剧,就会越觉得清华自强不息的精神正体现在他们身上。邓稼先先生与许鹿希先生都是行胜于言的人,他们家里到现在都保持着当年邓稼先先生离世时候的样子。他们是用行动去爱国,用行动去为中国献力,但又不求名不求利。我觉得这些就是清华希望教给我们的,也是在他们身上体现着的珍贵精神。

  

6

  

  “不负使命,花开不败”

  

  提问用几个词来概括你对《马兰花开》这部剧的印象。

  李嘉元庄严肃穆,不失其艺术性。

  徐海晴:第一个词是认真。加入剧组前,我没有想到剧组会这么正式,演员会用如此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一部剧,这种认真值得我在各个方面去学习和运用。第二个词是平凡的伟大。我觉得很需要这种形式的内容,去让更多人知道正是那段历史中无数人的默默付出,才有了现在祖国的成就。

  邓谦一我觉得是默默无闻地奉献。老邓是默默无闻的一个人,他隐姓埋名28年,在新疆沙漠戈壁当中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地工作。马兰花也是一株默默无闻的花,它小而柔弱,却绽放在苍茫的戈壁之上。通过这株花、这部剧,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群默默无闻、隐姓埋名为祖国作贡献的科学家的精神。

  辛梓楠:我想是奉献。因为这部剧本身讲的是奉献,而演员们在这个剧组花时间、花精力,也是奉献。还有景仰,这部剧是我们向老科学家致敬的一部剧,我们也是怀着景仰去诠释好它。

  傅宇杰在整场戏的最后,台词引用了杨振宁先生评价邓稼先一生的原话,他形容邓稼先为人“忠诚纯正”。我想“纯正”一词也能够比较好地概括这部剧。它一方面代表着那一批科技工作者所坚持的精神品格,同时也是我们作为演员,在这部剧中希望传递给同学们的价值。

  在如今忙碌充实的生活中,我们很难有机会去感知一种完完全全纯粹的精神力量。但在《马兰花开》这部剧中,我们还是坚持保有一份纯粹的理想,并且希望把这种信念,与科学家精神内涵当中纯粹的品质,去感染给更多的同学和更多的观众。

  吴昊泽有情怀、也有意义。一轮一轮的传承让它具有了与其他剧目不同的意义。这部剧凝聚了很多人的力量,很多人的心血,也让我感受到肩上的使命感。希望自己能够不负使命,继续花开不败。

  

  《马兰花开》由清华大学出品,是以清华师生为主策划创作的现代原创校园剧作,全部演员均为在校师生。自2013年4月首演以来,已完成17轮共78场正式公演,覆盖观众超过11万人次。每年在校内举办迎新和校庆两季演出,凝聚了新时代清华人的精神共识。校外巡演足迹走过青海、新疆、湖北、上海、陕西、四川、山西、吉林、浙江、北京、重庆、江苏、湖南等地,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。

  扫描二维码

  可完整观看《马兰花开》直播回放

  (2020年迎新专场)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策划郭斯文 龚昕冉

  视频 皇甫硕龙 龚昕冉 郭斯文 丁梦荻

  摄影 皇甫硕龙 龚昕冉

  文字整理 郭斯文 凌感 皇甫硕龙 龚昕冉

  排版 凌感

  编辑 郭斯文 赵姝婧

  

  

上一篇:开启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

下一篇:中国专家组与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就新冠病毒溯源开展视频交流

联系《每周一法治》 | 关于《每周一法治》
人民法治网-WWW.MZYFZ.CC-弘扬法治文明、法治精神;强化依法治国、依法执政、依法行政、依法治理、依法维权意识,打造中国最及时、最权威、最有影响力的网络法治新闻服务平台|   QQ:773977605  |  地址:WWW.MZYFZ.CC  |  电话:12345678  |